热钱包、冷钱包都是加密货币钱包的一种类型,它们都是用来获得加密资产支配权的一个媒介,在区块链的人常常会简称它们为钱包,这个钱包只是一个概念,它并没有像实体的钱包有一个外型,它所拥有的只有一组公钥与私钥。
公钥是一种类似地址的概念,有了地址,任何人都可以传送加密资产到这个钱包;而私钥是一种类似保险柜钥匙的概念,又称为助记词,任何人有了助记词就能够存取钱包资产,也就相当於有了资产的支配权。
本文章节一览1「加密货币钱包」是什麽?1.1用「银行帐户」来比喻「加密货币钱包」1.2用「银行代号」来比喻「区块链的主链」1.3用「银行帐号」来比喻「钱包地址(公钥)」1.4用「印章证件」来比喻「助记词(私钥)」2加密货币钱包类型2.1依据私钥的拥有权来区分2.1.1非托管钱包2.1.2托管钱包2.2依据私钥的储存位置来区分2.2.1热钱包2.2.2冷钱包
「加密货币钱包」是什麽?
如果文章开头第一段的解释仍然让你对於加密货币钱包的概念感到模糊,那我们接下来试着用大家或许比较熟悉的概念来比喻。
用「银行帐户」来比喻「加密货币钱包」
「加密货币钱包」可以把它想像成是 Web3.0 的「银行帐户」。
如果你是一位社会新鲜人,刚到一间新公司上班,公司都会要求你提供一个薪转帐户,如果你刚好没有某家银行的帐户,那麽你就要去新开一个帐户,这样公司在每月的发薪日时,才能把薪水汇给你。
要能够接收薪水,就会需要一个「银行帐户」;一样如果要能够接收加密货币或是 NFT,你就会需要一个「加密货币钱包」。
用「银行代号」来比喻「区块链的主链」
每一个「银行帐号」都会跟随着一组「银行代号」,因为即使是一样的「银行帐号」,换了一个「银行代号」那就会是完全不同的银行户头了。
在区块链的世界里有很多不同的主链,要传送或接收加密资产时,一定要先确认双方要传送的资产是在哪一个「区块链的主链」,这样才不会把资产传送到了错误的地方。
用「银行帐号」来比喻「钱包地址(公钥)」
在转帐或接收别人款项的时候,除了「银行代号」,还会需要知道「银行帐号」,这个概念就跟加密货币钱包的「公钥」一样,而「公钥」代表的就是加密货币的「钱包地址」,唯独区块链有一个地方很不一样,通常同一个加密货币钱包在不同的「区块链的主链」都会拥有相同的「钱包地址」。
用「印章证件」来比喻「助记词(私钥)」
「印章证件」可以用来处理银行帐号的很多事情,虽然有些项目需要「本人」到场才行;在区块链如果你使用的是去中心化的钱包,又称为非托管钱包,那麽系统只认「助记词」,同时也是所谓的「私钥」,谁拥有了「助记词」,谁就有权可以存取该加密货币钱包里面所有的资产。
加密货币钱包类型
介绍完了加密货币钱包的概念,接下来介绍各种不同的加密货币钱包类型。
依据私钥的拥有权来区分
依据钱包私钥的实际拥有者,可以将钱包分成「非托管钱包」及「托管钱包」,两者之间在安全性上及资金掌控的程度各有一些利与弊。
非托管钱包
是完全的去中心化加密货币钱包,持有者必须对自己的资产负 100% 的保管及保护资任,保管的方式就是妥善存放好助记词,这组助记词是无法修改的,如果遗失了,在这个世界上就再也没有任何人可以帮助你找到原本的助记词,因此持有者的资安概念及意识就会非常重要,一旦被骇客或是诈骗者取得了助记词,这个加密货币钱包的资产就不再安全。
延伸阅读: NFT 诈骗解密: 在区块链走跳一定要知道的防身之道
托管钱包
由第三方负保管责任的加密货币钱包,通常使用者可以透过由第三方所提供的帐号密码来存取加密货币资产,即便是帐号或密码遗忘,都可以透过第三方提供的服务来找回遗忘的帐号密码。有些第三方还会对消费者的资产进行保险,在资产遭受一些意外风险损失时(譬如被骇客入侵),第三方会对有损失的使用者进行补偿。
依据私钥的储存位置来区分
另外依据钱包私钥的储存位置是线上还是线下,可以将钱包分成「热钱包」及「冷钱包」,两者之间在安全性及方便性上也有一些利与弊。
热钱包
热钱包是一种可以快速取得,同时也最方便使用的钱包,任何人只要有电脑或是手机,安装了钱包的软体以後,就可以快速的生成一组属於自己的钱包。
延伸阅读: 5 分钟使用
…